用愿乡的运营逻辑,观察战旗
日期:2022-04-15 17:19:52 点击:1023 来源:
在学习战旗村成功的地方地同时,我们不妨也看看从更深一层的思考,看看乡村发展中的哪些弯路,是我们可以避开的?
我认为,如果战旗村能预见今天的发展局面,也许会后悔当初以二三十万/亩的价格就“卖”了土地。
在土地整理后的十多年时间里,战旗村产业升级也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瓶颈。在周边乡村旅游发展如火如荼的时候,战旗村却因为区位优势不明显,且没有更多土地作为新的产业空间而叫苦不迭。
关于战旗十八坊项目,政府也调剂了一少部分指标支持战旗村二三产业发展,其中乡村振兴学院的建设用地指标大部分是战旗村的存量用地指标。
在战旗村成为全国乡村振兴典范的过程中,愿乡作为协同的市场主体之一,始终与战旗村站在一起,共建共荣。在战旗村受到更大关注之后,虽然没有完全按照愿乡与战旗村约定方向,继续向前推动发展,但在更多力量支持、帮助下,战旗村也进入到了乡村振兴的另一条快车道。
综合看青杠树和战旗村这两个兴村案例,我们发现它们的共同点是在同一个突破口——土地活化上,通过土地释放产业空间,利用产业空间完成产业导入,在产业落地过程中完善产业服务功能,进而成功踏上了自己的兴村之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