答案:乡村发展最缺的是什么?
日期:2022-04-15 17:29:39 点击:1023 来源:
前面的案例中,我提到公司摘拍了首宗集建用地——第五季香境。在当时,战旗村区位优势不明显的情况下,香境的经营权转让价格,已经高于当时郫都城区万科的房价。
在运营那块首宗用地过程中,我们核心解决了四个问题:
第一个问题:带产业。
即确保产业用地的经营性。在那个项目出让经营权之前,我们首先完成了途家斯维登、乡村振兴博览馆等项目的招引工作。
第二个问题:明主体。
我们在乡村做的事情,不是买了地、修了房子、卖了房子就走人的一锤子买卖,而是与村集体合资成立了运营公司,联动村内其他资源,协同发展。
第三个问题:体系化。
从挂地到搭建落地运营,及交易模式,我们是成体系的一套系统化操作。
第四个问题:重服务。
简而言之,就是通过平台公司的专业服务,对接市场。
目前,我们的“愿乡模式”服务模式,正在持续优化、更新中。我们的服务目标是,不用繁复的程序,最大限度少利用社会资本,以村集体作为发展主体,去完成整村运营。
有人可能会质疑,不利用社会资本,乡村哪里有钱发展?做过投资人或接触过资本方的人,大概会知道资本的代价。那种代价,一是普通乡村承受不了那么重的代价;二是老百姓的闲置资金收益很低,普惠金融被老百姓用来消费而非投资。
其实,通过青杠树的案例,以及后来我们做了更多的土地腾退项目之后,我们发现乡村不缺钱,它完全可以利用自身资源和现有的金融杠杆,村民自有资金、政府配套资金,产业投资者的预投资款(具有产业资源整合能力的资本方)实现新村建设和产业发展。
原图版整治,就是在不调整土地规划,立项审批的简化,实现产业新居建设的方法。
如果青杠树的集建用地市场价格的上限是150万/亩,那么以集体为主体去协同有经验的市场主体做产业用地开发,它的价值可能更高。很多人认为乡村之所以发展不起来,是因为缺钱缺人才,而我则认为,乡村发展真正所缺少的,是一套系统、专业的解决方案和服务方法。